教育部等六部门于2021年7月印发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同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改革和高校数字化转型探索。

这里的“智慧”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智慧”,也没有任何贬低学校的意思。准确地说,这里的“智慧”应该是“智慧化”。你的学校够不够“智慧化”?

说到“智慧化”,可能很多人瞬间就能联想到机器人、AI技术、大数据、语音识别种种,认为这些技术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实际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出现很多“智慧化”的场景。诸如:“呼叫小爱同学(小米音箱语音助手)询问天气”、“淘宝智能客服帮助处理问题”、“地图软件导航规划路线”等。

其实这些都是“智慧化”技术为人们带来的便利。那么,一个“智慧化”高校又是什么样子呢?

智慧校园是什么

“智慧校园”即智慧化的校园,也指按智慧化标准进行的校园建设,国家标准GB/T 36342《“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中对“智慧校园”的标准定义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

通俗来讲,“智慧校园”是一种泛指以物联网技术为主要基础的新型“智慧校园”生活的聚集环境。这种综合性的集成环境以不同类型的应用服务系统作为媒介,集教育、科研为一体,充分融合管理和学校生活。

“智慧校园”新变

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和物联网的推动下,学校人员和校园资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智能设备开始交互和通信,“智慧校园”应运而生。所谓“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筑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智慧校园”为我们提供了无处不在的在线学习、融合创新的在线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便捷周到的校园生活。诸如以上的场景还有很多,图书馆、食堂、教室、自习室等。“智慧校园”的落地建设,创造安全、高效、智能、幸福的校园环境,能够快速提高校园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校园社区幸福指数,全面增强高效事业发展竞争力

科技创新

从“智慧化”程度高低不难分析出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物质基础,更能看到学校对教育的态度。“智慧校园”是学校改革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创新创造人才培养路径环境的重要革新。

足够“智慧”的学校一定是开放的学校。学分银行制度的落地,让“千人一面”的传统教育方式成为过去式;“自助餐”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兴趣去学习,不再唯“分数论”,学分认证也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