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诸多医院建设相关业界在各种会议场合经常提到“智慧医院”,但何谓“智慧医院”?新建医院什么时候就应该开展智慧医院建设的顶层规划?智慧医院建设顶层规划又有哪些要点呢?
智慧医院,应该是具有的感知(传感器、物联网)、知识(知识库)、记忆(大数据库)、理解、联想、逻辑、辨别、计算、分析(人工智能,AI)、文化、中庸、包容(容错容灾)、判断、决定(辅助决策)等多种能力的医院,通过智慧化建设达到具备能够感知医院各方需求并能够进行思考、分析、探求持续提升智能化服务能力的医院。主要内容包括智慧服务、智慧临床、智慧后勤、智慧管理、智慧共享、智慧监管等。
新建医院什么时候开展智慧医院建设顶层规划合适?在一部分人的观念中,新建医院往往是到了内装阶段或更后面才需要开展智慧医院建设规划,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新建医院在建筑策划阶段就要开展智慧医院建设顶层规划。
新建大型医院建设项目在取得立项批复后,在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同时,需要推进项目选址用地相关手续办理、概念方案设计(含设计任务书编制及招标)等工作。既往医院建设项目的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编制往往没有开展医疗工艺流程规划和功能布局规划,通常在完成概念方案设计后,进行初步设计的时候才考虑医疗工艺规划和功能布局规划。
在既定的概念设计方案里做功能布局规划和医疗工艺规划,这就造成削足适履的情况,往往导致诸多功能缺陷和医疗工艺流程缺陷。
近年来,随着医院医疗工艺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相关研究工作不断的深入推进,逐渐认识到要真正做好医院方案设计,需要在设计任务书编制的建筑策划阶段,就要开展医疗工艺规划和功能布局规划的初步研究,用比较完善的设计任务书去指导概念方案设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大型医院医疗工艺流程规划和功能布局规划,是离不开智慧医院建设顶层规划的,因为智慧医院顶层规划方案会深刻影响医疗工艺流程规划和功能布局规划,甚至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例如,传统的医院医疗工艺流程规划和功能布局规划,往往需要考虑较大空间的挂号收费大厅和候诊大厅,以满足大量门诊患者排队等候的需求,但智慧医院建设打造精准预约挂号和线上无现金支付功能后,甚至互联网远程就诊服务进一步推广成熟后,未来的智慧医院门诊患者将减少到医院的次数,大量减少在医院的等候时间,智慧医院将不再需要规划建设较大空间的挂号收费大厅和候诊大厅,甚至不再需要建设挂号收费大厅。
医院功能布局规划方案、设备配置方案和智慧医院建设方案共同构成了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的设计基础,并且环环相扣。经调研发现以往诸多医院建筑才竣工就要做很多的改造,究其原因,主要是医院建设项目往往建设周期比较长,往往5年左右,甚至更长,但是医院信息化技术、医学装备和医疗服务业务发展却非常迅速,竣工后发现医院建筑及当初的医疗工艺规划和功能布局规划方案已经不符合现时的医院业务运营需求了,只能进行改造或留下遗憾。
因此,为了医院建筑能符合5年后或更长远的实际需求,需要在建筑策划阶段就要开展智慧医院建设顶层规划,并且智慧医院顶层规划需要具有较长远的前瞻性,需要考虑5-10年后的技术发展趋势。
01、整体架构
综合考虑智慧医院建设技术发展的态势,新建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顶层规划方案,在构建一个智慧医院核心集成平台和人工智能运算核心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6大功能需求板块,包括:
面向群众的智慧服务、面向医护的智慧医疗、面向后勤的智慧后勤、面向行政管理的智慧管理、面向行业的智慧共享和面向政府的智慧数据(或智慧监管)。
这6大功能需求板块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紧密关联的,甚至是相互交叉的。例如科研管理服务系统,既面向行政,也面向医护,教学培训系统,既包含在智慧医疗中,也包括在智慧管理中。
02、智慧医院核心集成平台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过程中经常遇到后建软件系统和既往软件系统数据标准不一致导致难以集成,经常形成信息孤岛,而每个医院间的数据标准造成了难以互联互通,一度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难题。建设统一数据标准的集成平台和提升各个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成为很多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因此,新建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规划最关键的就是从一开始就规划构建标准化的智慧医院核心集成平台,将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后勤、智慧管理等等医院内众多业务应用系统通过服务总线进行流程和数据的整合,构建完整统一的数据中心,通过统一的门户进行实时汇总,成为医院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高效运转的平台载体,实现医院内所有系统全面互联互通、数据信息统一标准化、无障碍交换共享和检索查询功能,成为医院与外部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基础。
智慧医院集成平台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化评审和互联互通测评等级认证的要求;可实现一体化的系统管理;满足医院快速配置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方便各类业务系统快速接入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
03、人工智能处理核心
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是大数据、算法和超级计算。
第一大核心–大数据
大数据是让计算机获得智能的钥匙,大数据有三大特征:体量大、多维度、全面性,海量的数据有赖于基于各种智能算法的软件系统进行智能采集。
第二大核心–算法
医院大量的软件系统的基础就是各种算法模型。当前机器学习算法是搜索引擎、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推荐系统、专家系统和无人驾驶技术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基础算法。
第三大核心–超级计算
有了大数据和先进的算法,还得有处理大数据和执行先进算法的能力,每个聪明的人工智能系统背后都有一套强大的硬件系统。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可将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计算能力堪比超级计算机。
大数据、算法、超级计算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向前发展,引领智慧医院建设的未来!因此智慧医院建设规划必须构建具备大数据存储、先进算法和超级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处理核心。
04、面向群众的智慧服务板块
面向群众的智慧服务板块,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搭建高度智能化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诊前、诊中、诊后及门诊、住院、保健全过程服务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系统板块。建设要点如下图:
05 面向医护的智慧医疗板块
面向医护等医院技术人员的智慧服务板块,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通信技术的作用,搭建高度智能化的医疗、教学培训和科研服务系统板块,帮助医护等医院技术人员提升工作效率,替代部分工作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学术技术和科研能力水平。
06、面向后勤的智慧后勤板块
经过对医院后勤服务工作的全面梳理,可以划分为采购供应、膳食生活服务、环境卫生、临床支持、安全管理和运维修缮施工等6个工作板块(详见:调研+实战 | 医院后勤一体化、社会化和智慧化综合改革改什么?如何改?)。因此,医院的智慧后勤系统板块规划方案主要对于6个工作板块建设的6大功能系统和一个在BIM基础构建的医院后勤一体化智能化管理平台系统。6大功能系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紧密关联的甚至是相互交叉、环环相扣。
07、面向行政和运营管理的智慧管理板块
AI时代,可使用人工智能学习和运算技术,对智慧医院门户、智慧医疗系统、智慧后勤的各种运营数据进行实时的智能化监测和深度挖掘分析,让管理者可以及时快捷地获得精确的数据信息及科学的智能分析报告,以辅助管理决策,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
此外,可以通过医疗信息系统大数据挖掘,开展医学研究和循证医学研究,提升医院的科研学术水平。
08、面向医疗卫生行业的智慧共享板块
智慧医院建设规划需要根据国家要求规划建设以符合卫生健康信息统一标准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在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国家、省级、地市、区县四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平台互联互通,并通过平台实现区域全民健康信息资源整合,提供切实有效且更加丰富的协同助医、智能监管、决策分析、惠民利民等标准互联互通应用服务。
09、面向政府及公共卫生管理的智慧数据板块
例如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相关核心信息快速智能化自动推送,协助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构建完善的智能化传染病监测体系。可以为政府提供及时全面的医疗资源配置运行数据,为政府及时准确作出决策及制定卫生相关政策,甚至调整国家发展战略提供翔实的依据。
任何事物只有迎合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快速的发展,智慧医院建设规划需要围绕使用者的需求开展。智慧医院的使用者主要包括:医院服务人群、医务技术人员、医院后勤人员、医院管理者、医院外部相关联机构和上级管理部门等6方面,因此智慧医院建设规划旨在围绕这6个方面的需求,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通讯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帮助这6个方面的使用者达成需求目标,并尽可能的提升达成需求目标的效率、质量及获得感。相关科学技术不断的快速发展,智慧医院建设规划需要具有前瞻性,并根据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情况不断的调整,以更好的贴近使用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