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的概念不是这一两天出来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加之建筑施工企业逐渐意识到工程施工行业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来逐步提升项目整体管控能力的重要性后,智慧工地的概念应运而生。
01 智慧工地是一种管理理念
它应用于施工工程全生命周期,它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中的“人、机、料、法、环5大要素”,建立互联互通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对于人员、机械、物料、流程、安全等板块的综合能力提成,实现工程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02
智慧工地包含哪些
要了解智慧工地有哪些作用,首先我们要清楚智慧工地包含了哪些,具体如下所示:

①、人员管理劳务实名制系统、工资发放系统、人员定位(检测)系统、关键人员考勤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系统,防疫管理等。
②、施工安全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塔机安全监测系统、吊钩可视化系统、升降机安全监测系统、车辆管理系统、高支模监测等。
③、绿色施工
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喷淋系统、智能用水用电等。
④、质量管理
巡检管理、物料管理等。
⑤、协同管理
智能广播、监理日志等。
⑥、进度管理
工程进度管理、无人机巡查等。03
各系统的作用①、劳务实名制
以生物识别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对人员的进出考勤、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多方协同等全流程把控,实现人员管理的安全、有序、高效。
②、工资监管
以劳务实名制为基础,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实现多系统数据联通管理,方便多部门,多环节实施管控。
③、人员定位
依托智能安全帽/智能手环等智能硬件设备,实现区域内人员监控,包括人员定位轨迹分布、生命体征、脱帽倒地监测一键呼救等。

依托生物活体识别技术,识别认证通过方可操作设备,杜绝无证人员上岗操作,降低操作风险。
- 安全教育培训
运用VR、物联网等技术,形象生动的展示安全培训、技能培训等内容,让从业人员身临其境的学会专业技能,遇到危险情况时正确应对处理,保证现场各项安全培训效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 防疫管理
主要是前端设备采集数据,和其它城市管理数据结合,实现对人的身份、位置、行程等信息的全面掌控。出现疫情时,平台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能第一时间准确锁定传染源和接触群体,实现疫情防控工作的快速定位与有效监控,提高效率。
- 视频监控
利用云台控制,实时监管工地安全隐患较多区域,便于远程监管,明确项目进度;利用监控后台可以实时查看现场情况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保障施工现场安全与文明施工。
- 车辆管理
对工地车辆实现静态登记,动态管控,用物联网与AI智能识别技术,保证进出车辆安全有序,智能识别车辆装载情况及物料运输卸载情况。实时查看监控画面,利用后台数据分析,进行智能喷淋冲洗,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环保。

- 高支模监测
利用现代智能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高支模进行系统的监测,协助现场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高支模系统的异常变化,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预防和杜绝支架坍塌事故的发生,降低高支模突发安全事故导致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 环境监测与智能喷淋
前端环境监测硬件设备采集施工现场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噪音、PM2.5、PM10、有害气体等实时参数,与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反馈现场环境情况,并对超标环境数据进行预警,实现喷淋联动,方便监管部门远程值守与监管。
- 智能广播
该系统主要承担工地日常与应急广播、危险警戒提醒、背景音乐播放等功能。实现定时打铃任务、定时播放、分区喊话等功能提升工地管理效率;生活区域按需播放背景音乐,营造舒适的休息氛围;可将视频监控系统与广播系统配套使用,实现音视频联动,更高效管理工地。
- 无人机巡查
利用无人机巡查技术,对现场施工进行全天候不定时巡查,将智能终端采集的机械、人员及环境等信息与实景三维模型结合,100%还原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同时根据施工情况及时调整工程策略,从而优化整个施工流程,实现全景可视化管理。
